台灣潛水氣候影響|什麼時候不建議潛水?安全潛水攻略與海況判斷

台灣潛水氣候影響,決定何時不建議潛水的關鍵並非單純的月份,而是即時的「浪高」。台灣海域廣闊,氣候條件差異極大,受颱風、季風及潮汐影響,浪高變化莫測。以台北為例,十月後東北季風盛行,浪高常達2至3米以上,此時便不建議進行戶外水域活動。 雖然一般潛水旺季落在4月至9月,但即使旺季也可能遭遇颱風等突發狀況。 因此,規劃潛水行程時,務必參考即時海象預報,特別留意風力、浪高和能見度。浪高超過2米,尤其對新手潛水者而言,風險較高。選擇潛點時也需考量其特性,有些潛點較避風,相對安全。最後,切記自身經驗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考量,並考慮專業嚮導的陪同,才能安全又盡興地探索台灣美麗的海底世界。

東北季風下的潛水風險

台灣的東北季風主要發生在每年的10月到隔年3月,這段時間是台灣北部、東北部海域的潛水淡季。東北季風帶來的強風和低溫,會直接影響潛水活動的安全性與舒適度。瞭解東北季風的特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潛水風險,是確保潛水安全的重要一環。

東北季風對海況的影響

  • 浪高增加:東北季風增強海面風浪,導致浪高明顯增加。如前所述,浪高超過2米以上通常不建議進行戶外水域活動,尤其對潛水者而言,大浪不僅增加入水和出水的難度,也可能在水下造成強勁的水流,增加潛水風險。
  • 能見度降低:強風大浪容易攪動海底沉積物,使海水變得混濁,大幅降低水下能見度。在能見度低的情況下潛水,容易迷失方向,增加與潛伴失散的風險,也難以欣賞到美麗的海底景色。
  • 水溫下降:東北季風帶來的大陸冷氣團會降低海水溫度,尤其在北部及東北部海域,水溫可能降至20度以下。低水溫容易導致失溫,影響潛水員的身體機能和判斷力,增加潛水風險。因此,在東北季風期間潛水,務必穿著足夠保暖的潛水衣。
  • 海流增強:東北季風也可能增強海流,尤其在海峽或狹窄水道附近。強勁的海流會增加潛水員的體力消耗,也可能將潛水員帶離預定路線,甚至造成危險。

潛水風險評估與建議

在東北季風盛行期間,並非所有潛點都不適合潛水。台灣西部和南部部分海域,因地形遮蔽,受東北季風影響較小,可能仍有適合潛水的潛點。然而,即使在這些區域潛水,仍需謹慎評估海況,並注意以下事項:

  • 出發前務必查詢最新的中央氣象局海象預報,特別是風力、浪高、能見度等數據。
  • 選擇避風的潛點,並事先了解該潛點的特性,包括水流、深度、地形等。
  • 穿著合適的潛水衣,確保身體保暖。建議穿著至少5mm厚的潛水衣,或搭配防寒背心。
  • 攜帶足夠的配重,以應對較厚潛水衣的浮力。
  • 與經驗豐富的潛水教練或嚮導同行,聽從他們的建議,並隨時注意自身安全。
  • 隨時留意海況變化,若發現風浪突然增大、能見度降低等情況,應立即停止潛水,安全返回岸上。
  • 評估自身能力,若經驗不足或對海況沒有把握,切勿貿然下水。

潛點推薦(東北季風影響較小區域)

雖然東北季風對北部及東北部海域影響較大,但台灣西南部海域,如墾丁小琉球等地,由於中央山脈的屏障,受東北季風的直接影響較小,在冬季仍可能適合潛水。然而,即使在這些區域潛水,也務必事先查詢海象預報,並選擇合適的潛點。此外,澎湖在冬季風浪較大,較不適合潛水。建議參考專業潛水社群或論壇的資訊,瞭解最新的潛點狀況。

austin neill RzLQnuP4bl4 unsplash scaled

颱風季潛水安全警示

台灣的颱風季主要落在每年的7月到9月,這段期間是潛水活動需要特別謹慎的時期。颱風不僅帶來強風豪雨,更會直接影響海況,造成浪高增加、水流混濁、能見度降低等問題,嚴重威脅潛水安全。即使颱風並未直接侵襲,其外圍環流也可能對台灣周邊海域造成影響,因此在颱風季期間,潛水前的風險評估至關重要。

颱風來臨前的潛水注意事項

  • 密切關注氣象資訊:在計劃潛水行程前,務必密切關注中央氣象局發布的颱風消息。您可以透過中央氣象局網站 (https://www.cwa.gov.tw/) 獲取最新的颱風動態、警報資訊以及未來天氣預測。瞭解颱風的強度、路徑以及對台灣的影響程度,是做出明智決策的第一步。
  • 提前取消或延期潛水行程:如果預測颱風將影響潛水區域,請果斷取消或延期潛水行程。不要抱持僥倖心理,認為颱風不會直接侵襲就可以冒險下水。颱風外圍環流所帶來的風浪也足以對潛水安全構成威脅。
  • 檢查潛水裝備:即使颱風警報尚未發布,但在颱風季期間,每次潛水前都應仔細檢查潛水裝備,確保所有裝備都能正常運作。特別是調節器、浮力控制裝置(BCD)和潛水電腦錶等關鍵裝備,更要仔細檢查。
  • 與潛伴充分溝通:在下水前,與潛伴充分溝通潛水計劃、潛水路線以及應對突發狀況的方案。確保彼此瞭解對方的經驗和能力,並共同遵守潛水安全規範。

颱風過後的潛水注意事項

  • 確認海況恢復:颱風過後,不要急於下水。即使天氣放晴,也需要確認海況已經恢復平穩。觀察浪高、水流以及能見度等指標,確保潛水環境安全無虞。
  • 注意水下漂流物:颱風過後,海中可能漂浮著大量的垃圾、樹木殘枝以及其他雜物。這些漂流物不僅會影響潛水能見度,還可能對潛水者造成傷害。在潛水時,要特別留意周圍環境,避開漂流物。
  • 小心水流變化:颱風過後,海流可能發生變化,變得更加湍急和難以預測。在潛水時,要特別留意水流的變化,避免被強勁的水流沖走。
  • 選擇合適的潛點:颱風過後,有些潛點可能受到嚴重破壞,不再適合潛水。在選擇潛點時,要諮詢當地潛水業者或有經驗的潛水嚮導,瞭解潛點的最新狀況,選擇相對安全且適合潛水的潛點。

總之,颱風季是台灣潛水活動的高風險時期。為了確保潛水安全,務必提高警覺,密切關注氣象資訊,謹慎評估海況,並做好充分的準備。切記,安全第一永遠是潛水的首要原則。

另外,如果你正在規劃潛水旅行,別忘了準備一咖耐用的行李箱!推薦看看【Nasaden HS系列】👉 點這裡看詳情,防水耐摔、大容量,潛水裝備也能輕鬆收納,出門更方便。

德國NaSaDen二代霍亨索倫【經典系列】29吋皮卡箱(運動箱/胖胖箱)-超大容量旅行箱-可擴充式拉桿箱
德國NaSaDen二代霍亨索倫【經典系列】29吋皮卡箱(運動箱/胖胖箱)-超大容量旅行箱-可擴充式拉桿箱

潮汐、湧浪與潛水安全

除了東北季風和颱風之外,潮汐湧浪也是影響台灣潛水安全的重要因素。 瞭解潮汐的漲退規律,以及湧浪的特性,可以幫助潛水者更好地評估潛水風險,做出更明智的決定。

潮汐對潛水的影響

潮汐是由月球和太陽的引力作用引起的,導致海水週期性的漲落。 潮汐會影響水流的強度、能見度,甚至潛點的深度。

  • 水流: 潮汐變化會產生潮流,尤其是在海峽、水道等地形狹窄的區域,潮流可能非常強勁。 強勁的潮流會增加潛水的難度,甚至將潛水者沖離預定路線,造成危險。因此中華民國水中運動協會建議潛水前務必查詢潮汐預報,避開漲退潮時段或潮流過強的潛點。
  • 能見度: 漲退潮時,海水會攪動海底沉積物,降低水中的能見度。特別是在泥沙底質的潛點,能見度可能會變得非常差,影響潛水體驗和安全。
  • 深度: 潮汐會改變潛點的實際深度。 在低潮時,潛點可能會變得太淺,導致船隻擱淺或潛水者撞擊海底。 在高潮時,潛點可能會變得太深,超出潛水者的能力範圍。

因此,潛水者在規劃潛水行程時,務必參考潮汐預報,並選擇適合潮汐狀況的潛點。初一、十五前後,通常是潮差最大的時候,要特別注意強流的風險。

湧浪的潛在威脅

湧浪是指週期較長的波浪,通常由遠處的風暴或地震引起。 湧浪的能量強大,傳播距離遠,即使在風平浪靜的日子,也可能突然出現,對潛水者造成威脅。

  • 難以預測: 湧浪通常難以預測,尤其是在沒有明顯天氣變化的情況下。 潛水者可能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,遭遇突如其來的湧浪衝擊。
  • 強大的衝擊力: 湧浪的能量集中,衝擊力非常強大。 潛水者可能會被湧浪 ধাক到礁石上,造成擦傷、撞傷等傷害。 在能見度較差的情況下,湧浪可能會使潛水者迷失方向,難以找到出口。
  • 上下岸風險:湧浪會讓上下岸變得非常危險,尤其是在礁石地形的潛點。湧浪可能將潛水員推向礁石,造成擦傷或撞擊。同時,在穿脫蛙鞋時,也容易被湧浪沖倒或捲走裝備。

為了應對湧浪的威脅,潛水者應隨時留意海面狀況,並注意以下幾點:

  • 觀察海面: 在下水前,花幾分鐘觀察海面,注意是否有週期性的湧浪出現。 如果發現湧浪,應重新評估潛水計畫,或選擇其他較為安全的潛點。
  • 選擇合適的潛點: 選擇受地形保護、不易受湧浪影響的潛點。 例如,海灣、內灣等地形可以有效地阻擋湧浪的侵襲。
  • 保持警惕: 在潛水過程中,隨時留意海面狀況,一旦發現湧浪靠近,應立即採取應對措施,例如遠離礁石、保持鎮定等。
  • 注意上下岸安全:在湧浪較大時,盡量選擇有遮蔽的上下岸地點,並在穿脫蛙鞋時保持平衡,避免被湧浪沖倒。

此外,中央氣象局有時會發布長浪警報,提醒民眾注意湧浪的威脅。 潛水者在出發前,務必關注氣象局的相關資訊,做好安全防護措施。

潮汐、湧浪與潛水安全
因素 影響 安全建議
潮汐 水流:漲退潮產生潮流,尤其在海峽、水道等地形狹窄處,潮流可能非常強勁,增加潛水難度,甚至將潛水者沖離預定路線。 潛水前查詢潮汐預報 (例如:中華民國水中運動協會),避開漲退潮時段或潮流過強的潛點;初一、十五前後潮差最大,需特別注意。
能見度:漲退潮攪動海底沉積物,降低能見度,尤其在泥沙底質的潛點。 選擇能見度較佳的潛點及時間。
深度:潮汐改變潛點實際深度,低潮時可能太淺,高潮時可能太深。 參考潮汐預報,選擇適合潮汐狀況的潛點。
湧浪 難以預測:湧浪通常難以預測,即使風平浪靜也可能突然出現。 隨時留意海面狀況;出發前參考中央氣象局長浪警報。
強大的衝擊力:湧浪衝擊力強大,可能造成潛水者受傷或迷失方向。 保持警惕,一旦發現湧浪靠近,立即採取應對措施(例如:遠離礁石、保持鎮定)。
上下岸風險:湧浪增加上下岸危險,可能造成擦傷或捲走裝備。 選擇受地形保護、不易受湧浪影響的潛點;在湧浪較大時,選擇有遮蔽的上下岸地點,穿脫蛙鞋時保持平衡。

潛水淡季的安全考量

台灣的潛水淡季通常指的是每年的10月到隔年3月,這段期間受到東北季風的影響,北部及東北部海域的浪況較不穩定,水溫也相對較低。許多人因此認為淡季不適合潛水,但事實上,只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和評估,淡季依然可以享受潛水的樂趣。然而,潛水淡季由於氣候條件的特殊性,確實存在一些需要特別注意的安全考量:

水溫過低的風險

淡季最明顯的影響就是水溫降低。長時間在低溫水域中潛水,容易導致失溫,進而影響潛水安全。因此,在淡季潛水時,務必做好保暖措施:

選擇合適的潛水衣: 建議穿著厚度足夠的濕式潛水衣,或考慮使用乾式潛水衣,以達到更

能見度不佳的可能性

東北季風容易帶來較高的浪況,攪動海底沉積物,導致能見度降低。能見度不佳會增加潛水的困難度和風險,因此在淡季潛水前,務必確認潛點的能見度狀況:

  • 查詢即時海況資訊: 透過中央氣象局或相關海洋預報網站,瞭解潛點的能見度預報。
  • 選擇能見度較佳的潛點: 選擇較不受風浪影響、水流穩定的潛點,通常能見度較佳。
  • 攜帶潛水燈: 在能見度不佳的水域潛水時,務必攜帶潛水燈,增加自身的能見度,並注意隊友的位置。
  • 保持警覺: 在能見度不佳的環境中,要更加註意周圍環境,隨時留意潛伴的位置,避免迷失方向。

東北季風的影響

東北季風除了會帶來浪高、降低能見度之外,也可能影響潛點的選擇。台灣東北角的許多潛點,在東北季風盛行期間,可能因為風浪過大而不適合潛水。因此,在淡季潛水時,務必:

  • 選擇避風的潛點: 台灣北部和東北部以外的潛點,例如墾丁、小琉球等地,受東北季風的影響較小,是淡季潛水的較佳選擇。
  • 關注風力預報: 密切關注中央氣象局的風力預報,避開風力過大的日子。
  • 與當地潛水中心諮詢: 與當地的潛水中心聯繫,瞭解潛點的實際狀況,並聽取專業人士的建議。

總之,潛水淡季雖然存在一些潛在風險,但只要做好充分的準備,選擇合適的潛點,並隨時注意海況變化,仍然可以安全地享受潛水的樂趣。切記,安全永遠是第一考量,不要貿然前往不熟悉或海況不佳的海域潛水。

dale de vera dDPZKOi6LCI unsplash 1 scaled

台灣潛水氣候影響|什麼時候不建議潛水?結論

綜上所述,台灣潛水氣候影響的關鍵並非單純的季節,而是即時的海洋環境。台灣潛水氣候影響涵蓋了東北季風、颱風、潮汐及湧浪等多重因素,這些因素都會造成浪高、能見度、水溫及水流的變化,進而影響潛水安全。因此,「台灣潛水氣候影響|什麼時候不建議潛水?」這個問題,並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。我們無法單純以月份來判斷是否適合潛水。

無論是潛水旺季或淡季,安全永遠是首要考量。出發前務必參考中央氣象局的即時海象預報,仔細評估風力、浪高、能見度及水溫等數據。浪高超過2米通常不建議潛水,尤其對新手而言更是如此。選擇潛點時,也要考量潛點特性,避開易受風浪影響的地點。此外,自身經驗和能力、專業嚮導的陪同也至關重要。只有在充分了解台灣潛水氣候影響,並做好周全的準備後,才能盡情探索台灣豐富多彩的海底世界,並將潛水風險降到最低。

記住,明智的潛水規劃勝過一切,唯有謹慎評估海況、尊重海洋的力量,才能確保安全、享受潛水的樂趣,留下美好的回憶。 安全的潛水經驗,纔是真正能讓你深入體驗台灣海底之美的關鍵。

台灣潛水氣候影響|什麼時候不建議潛水? 常見問題快速FAQ

什麼時候是台灣潛水的旺季?

台灣潛水旺季通常在4月至9月。這段時間風浪相對較小,能見度較佳,適合各種潛水經驗的愛好者。然而,即使在旺季,也可能因為突發的颱風或其他惡劣天氣而影響海況,因此出發前務必確認即時海象預報。

東北季風對潛水活動的影響是什麼?

東北季風通常在10月至隔年3月盛行,對台灣北部及東北部海域的潛水活動影響最大。強勁的風浪會導致浪高增加,水流變強,能見度降低,水溫下降。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潛水安全與舒適度。因此,在東北季風期間,建議選擇受東北季風影響較小的潛點,並務必確認即時海象預報,評估自身經驗和能力,並考慮與經驗豐富的潛水嚮導同行。

颱風季潛水需要注意哪些事項?

台灣的颱風季通常在7月至9月。颱風及其外圍環流會帶來強風豪雨,以及劇烈的浪高變化,嚴重影響海況。在颱風季潛水前,務必密切關注中央氣象局的颱風動態及海象預報。如果預測有颱風來襲,應立即取消或延期潛水行程,避免不必要的風險。即使颱風過後,也要確認海況已恢復平穩,並注意水下漂流物及水流變化,選擇合適的潛點才能安全享受潛水樂趣。

台灣潛水2025》全台潛水地點/浮潛/自潛/水肺潛水行程推薦

台灣潛水拍攝技巧分享|水下攝影教學:10個高效拍攝秘訣與完整教學

 

By 海藍小魚Mini

海藍小魚Mini,一名熱愛潛水與冒險的台灣潛水旅人。從第一次戴上面鏡探索海底世界,我就徹底愛上了這片蔚藍。多年來,我潛入全台各地,蒐集珍貴的潛水經驗與美麗的海洋故事。我喜歡透過文字和攝影,記錄每趟旅程的精彩與感動,並熱情分享給更多想要探索台灣海底的潛友們。希望透過我的文章,帶領你們一同感受台灣海域的魅力,一起潛進台灣吧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