潛水攝影經驗談:John 如何用水下相機記錄每一次驚嘆

當我們第一次潛入大海,總會被那片蔚藍與生命的震撼所吸引。魚群掠過、海龜悠遊、光影從水面灑落——這些畫面總是稍縱即逝。

John 是一位從 OW 證照開始走入潛水世界的潛友,他相信:「每一潛都是獨一無二的回憶,值得被記錄。」

這篇文章,就是他的水下相機使用經驗談——從為何提早準備、到怎麼避免新手常犯錯,再到裝備選購與拍攝心法。如果你也正在考慮是否該入手一台運動相機,這會是你最實用又動人的參考指南。

📸 記錄的起點:「過了就不再」的水下視界

「每次下水的畫面都是獨一無二的」,John 這點說得很肯定。

他描述,在小琉球考取 OW 證照時,第一次親眼見到海龜在身邊遊過:「那一瞬間,我只想把這一幕留下來。」雖然有些教練會幫忙拍攝,但照片往往無法傳達自己當下看到的感動。「自己掌鏡」才是記錄專屬於自己的故事。

舉例來說,John 在小琉球考 OW 時,看到很多海龜:有的在海中向上悠遊準備曬太陽,有的埋頭努力吃海草,還有卡在礁岩中睡得超熟的模樣。

另一次在墾丁,則遇見很大隻的浪人鯵。可惜當時手邊沒有紀錄工具,感覺特別遺憾。「雖然有些教練會幫忙拍照或錄影,但總覺得少了親自掌鏡的感覺。」

甚至可能有人會說:「中性浮力還不穩定」、「蛙鞋踢法還不對」、或是「手還會亂揮,現在拿相機還太早」。然而,自己眼中所見的風景終究與他人不同,總會想記錄下這些美好時刻——這正是他推薦提早入手運動相機的原因。

517371237 1747992832496914 1628463372335584351 n

水下拍攝技巧:如何兼顧安全與畫面

許多新手擔心拿相機會分心,但 John 表示只要掌握幾個原則,就能兼顧安全與拍攝:

  • 下水前先確保熟悉相機操作:如錄影鍵、模式切換等
  • 拍攝前確認潛伴位置:拍攝時別遠離團隊
  • 注意流區安全:在有流的環境拍攝時,盡量靠近岩石固定身體
  • 練好中性浮力:這是穩定畫面的關鍵

「別讓相機成為你的負擔,先成為安全的潛水員,再成為會記錄的潛水員。」

John 也補充,剛開始他買的是一組潛水相機套組,包含浮力棒與潛水殼,結果下水後才發現用浮力棒會影響操作,只能用一手按按鈕,手忙腳亂。後來改用防丟繩與馬蹄扣,綁在 BCD 上,讓雙手都能靈活操作相機且不怕掉落。

516528408 4178443085725520 28057144194684766 n

潛水記錄的裝備搭配:拍攝 + 安全一次搞定

John 分享他潛水時的標配裝備:

  • 潛水電腦錶:記錄深度與潛水時間,維持安全上升速率
  • 浮力袋 SMB:特別在船潛時,提升水面辨識度
  • 手電筒:在深潛或能見度差的環境中補光
  • 防丟繩 + 馬蹄扣:把相機安全固定在 BCD 上

⚖️ 實用與回憶之間:用相機存傳動人心的身體觀察

John 很清楚,拍照不能打亂潛水程序。他會預先與專業導潛與潛伴確認位置,操作相機前也會先確保中性潛水和理想姿勢。

他提醒:相機入手後,第一次潛水應該帶著「裝有衛生紙」潛水殼下水測試是否漏水,以免後續完入水。

擁有相機後,即使回到水面也有不同樂趣,John 表示:「好玩的部分還有後製!」即使用手機也可以製作畫面更優化的節奏、速度與光線的影像。

516757389 716259167675490 4880887889376717458 n

🧭 下水成為「自己的紀錄片」

「一張照片,能幫我記住當下的感動」是 John 對潛水拍攝的最大緣分。

他說:「我現在還沒有做實體繪本或頻道,但我最喜歡的是第一次看見潛水龜轉頭和我對視的那個瞬間。那張照片,我保存到現在。」

如果有一天出版一本「水下回憶錄」,他最想放進的,是第一次潛水看見海龜轉頭和我對視的畫面,與紀錄自己從新手與潛伴共同成長的過程。

515161833 1221598416117209 224986139025875483 n

潛水攝影經驗談結論

對 John 而言,潛水不只是學技巧,也不只是證照,更是一次次與海底生命的真實相遇。

那一隻海龜的眼神、那一片陽光灑入礁岩的瞬間,若沒有親自掌鏡、也許永遠只是模糊的記憶。

記得的不只是畫面,而是那一刻的心跳與敬畏。

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感覺,也許,是時候讓你自己的潛水記錄片,開始拍了。

潛水攝影經驗談 常見問題 Q&A

Q1:剛考完 OW 可以馬上帶水下相機嗎? A:可以,但要評估自己的中性浮力是否穩定。John 建議先用簡單的拍攝方式入手,例如拍攝潛伴或固定礁岩旁生物,並留意自身安全。

Q2:相機太貴怎麼辦?新手適合租嗎? A:建議先試租幾次,熟悉使用方式與操作手感,再決定是否入手。John 強調,選擇相機時也要注意配件搭配是否實用。

Q3:怎麼避免相機進水? A:第一次使用一定要「潛水殼測試潛」,用衛生紙放入殼中下水,確認防水效果。

Q4:拍攝會不會干擾潛水安全? A:會的。如果還沒穩定中性浮力、踢法或定位不準,拍攝可能反而分心。John 建議練習「先定位,再拍攝」,並與潛伴保持視線確認。

Q5:哪種拍攝配件最重要? A:防丟繩+馬蹄扣是最基本的,防止相機遺失;浮力棒雖然安全,但會影響操作靈活度。

從零開始挑選你的潛水攝影設備 【楔石教你怎麼BUY】

✨合作推薦:Nasaden HS系列潛水專用行李箱

許多潛友在旅行時都面臨一個問題:「裝備多、難分類、水氣重」——Nasaden HS系列行李箱針對潛水族設計,配有防水分層、強化滾輪與氣壓閥功能,讓你的裝備更好收納、更安全到達潛點。

德國NaSaDen二代霍亨索倫【經典系列】29吋皮卡箱(運動箱/胖胖箱)-超大容量旅行箱-可擴充式拉桿箱
德國NaSaDen二代霍亨索倫【經典系列】29吋皮卡箱(運動箱/胖胖箱)-超大容量旅行箱-可擴充式拉桿箱

👉 點我看更多關於Nasaden HS系列

📎 延伸閱讀

By 海藍小魚Mini

海藍小魚Mini,一名熱愛潛水與冒險的台灣潛水旅人。從第一次戴上面鏡探索海底世界,我就徹底愛上了這片蔚藍。多年來,我潛入全台各地,蒐集珍貴的潛水經驗與美麗的海洋故事。我喜歡透過文字和攝影,記錄每趟旅程的精彩與感動,並熱情分享給更多想要探索台灣海底的潛友們。希望透過我的文章,帶領你們一同感受台灣海域的魅力,一起潛進台灣吧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